发布于 2024-12-30
3444次浏览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疾病。其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下是关于缺血性心肌病心电图表现的具体分析:
1.心肌梗死相关改变:
ST段压低:常见于多个导联的ST段压低,尤其是下壁、前壁和侧壁导联。
T波倒置:T波可呈对称性倒置,深度可达0.5mV以上。
病理性Q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
2.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较为常见,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心房电生理异常有关。
室性早搏:可出现室性早搏,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区域。
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等。
3.心室肥厚和劳损:
左心室肥厚: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厚,心电图可出现左心室肥厚的表现,如RV5+SV1增大等。
劳损: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也可能提示心室劳损。
4.其他改变:
U波改变:U波可增高或倒置,与心肌复极异常有关。
QT间期延长:可能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复极异常,QT间期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只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综合判断。对于疑似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缺血性心肌病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血脂等,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