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4
9199次浏览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如下:
1.存在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基础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2.临床表现:出现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同时,伴有组织低灌注的表现,如少尿(尿量<30ml/h)、皮肤湿冷、黏膜苍白、肢端发绀、心动过速等。
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乳酸升高、BNP或NT-proBNP升高、心肌酶升高、血常规提示贫血等。
4.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助于明确病因。
5.治疗反应:经过积极的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症状无明显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急重症,应立即就医,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