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9991次浏览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家长需要警惕缺铁性贫血:
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
2.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3.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
4.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感染疾病。
5.口腔炎、舌炎、胃炎或腹泻等。
6.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少数患儿甚至出现不规则震颤。
7.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如慢性失血、不合理的饮食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补铁的剂量和疗程。
3.饮食调整: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肉类、鱼类、蛋类等。同时,还要注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宝宝服药,并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