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10
7773次浏览
肝昏迷是严重肝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主要病因包括肝硬化、门体分流手术及急慢性肝病等,其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氨基酸代谢、防治脑水肿等,预防方法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等。
1.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是肝昏迷最常见的原因(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等)。
门体分流手术也是肝昏迷的常见原因。
严重的急、慢性肝病也可导致肝昏迷。
2.症状
行为异常:如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健忘等。
意识障碍:从嗜睡、昏睡逐渐发展为昏迷。
其他症状: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等。
3.诊断
有严重肝病病史。
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电图检查、血氨测定等有助于诊断。
4.治疗
去除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口服乳果糖、灌肠等。
促进氨基酸代谢:支链氨基酸治疗。
防治脑水肿:甘露醇等脱水剂。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
5.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肝硬化进展。
注意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6.特殊人群
儿童:肝昏迷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儿童肝昏迷的病因和治疗与成人相似,但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
老年人:老年人肝昏迷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较差。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孕妇:肝昏迷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较高,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