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CoxA16致轻症居多,EV71易致重症及神经系统并发症,5岁以下儿童易感染,接触污染物品、在密集场所活动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接触史及既往病史儿童需警惕。
病毒特性:属于小RNA病毒科柯萨奇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包膜,直径约24-30nm。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能在室温下存活数周,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感染表现:感染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如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一般症状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病程约1-2周。
肠道病毒71型
病毒特性:同样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颗粒形态与柯萨奇病毒A16型类似,基因组也是单股正链RNA。EV71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尤其是对婴幼儿的危害较大。它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也较强,能耐受乙醚、去氧胆酸盐等,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碘酒能灭活病毒。
感染表现:感染后除了可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外,还容易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在一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由EV71感染引起的比例较高,患儿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无力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并引发手足口病。在生活方式方面,儿童如果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水源、食物等,或者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活动,感染风险会增加。对于有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的儿童,应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而对于既往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等病史的儿童,感染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警惕,加强监测和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