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间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当运动(产后早期活动、产后康复操)、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干扰)、心理调节(缓解焦虑情绪)来缓解便秘,剖宫产及顺产会阴有伤口产妇需注意相应特殊情况,若非药物干预无效再就医且一般不优先药物治疗。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月子期间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芹菜、菠菜等),蔬菜中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一般建议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像200克左右的芹菜大约能提供2.2克膳食纤维。水果方面,香蕉是不错的选择,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约含2.6克膳食纤维,能起到一定促进排便作用,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月子期间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可以选择白开水,也可适当喝些淡盐水,不过淡盐水不宜长期大量饮用,以免钠摄入过多。
二、适当运动
1.产后早期活动:顺产的产妇在产后6~12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翻身、抬腿等活动;产后第2天可在家人协助下坐起,床边小坐;产后第3天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在室内缓慢行走。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情况稳定后也应尽早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如屈伸下肢等,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缓解便秘。
2.产后康复操: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产后康复操,其中涉及腹部肌肉收缩等动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一般产后1周左右可开始逐步进行相关康复操练习,每次练习时间可从5~10分钟逐渐增加到15~20分钟。
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尽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早餐后30分钟左右,尝试去厕所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厕所稍作停留,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长期坚持定时排便有助于建立规律的肠道功能。
2.排便时避免干扰: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同时看书、玩手机等,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排便反射的正常进行。
四、心理调节
1.缓解焦虑情绪:月子期间产妇可能因身体恢复、照顾新生儿等多方面因素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可能会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家人要多关心产妇,帮助其舒缓情绪,可通过聊天、陪伴等方式让产妇保持心情舒畅。产妇自己也可通过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一般每天可安排15~30分钟听轻音乐的时间。
对于剖宫产产妇,在活动时要注意避免牵拉伤口,活动量应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对于顺产会阴有伤口的产妇,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防止感染,影响产后恢复和排便意愿。如果通过以上非药物干预措施便秘仍无改善,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但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治疗月子期间的便秘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