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先评估足月有活力情况,不满足则进一步操作,出生后立即保暖,有胎粪污染无活力要出生后呼吸前气管吸引胎粪,无呼吸喘息且心率<100次/分需正压通气,充分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要胸外按压,仅需要时用药物,有特殊病史或感染等情况需谨慎处理,复苏后要监测生命体征等确保健康。
一、评估与初始步骤
对于足月、有活力(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的新生儿,可直接保暖并观察;若不满足有活力标准,则需进一步复苏操作。
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复苏时需特别注意保暖,可放置在辐射保暖台上,维持体温在36.5~37.5℃。
2.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温热干毛巾擦干,放置在辐射保暖台上或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减少热量丢失,因为低体温会影响新生儿复苏效果及后续代谢等。
二、通气与氧合
1.气道清理:对于有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若出生时无活力(无呼吸或喘息、心率<100次/分),应在出生后呼吸前立即进行气管内吸引胎粪。胎粪吸入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影响氧合,及时清理气道是关键。
2.正压通气:
指征:新生儿无呼吸或喘息且心率<100次/分,需进行正压通气。
操作要点:选择合适的面罩或气管导管进行正压通气,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潮气量以可见胸廓起伏为准,一般开始时吸入氧浓度(FiO)可先给21%~40%,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目标是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对于早产儿,初始FiO可适当调整,需密切监测血氧情况,避免氧中毒或氧不足。
三、胸外按压
1.指征:在充分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应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胸外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1/3处,按压频率与通气频率比例为3:1,即90次/分胸外按压和30次/分通气,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左右,约1~2cm,需与通气密切配合,以恢复有效循环。
四、药物应用与特殊情况处理
1.药物:仅在需要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遵循严格指征,如经过充分复苏后心率仍<60次/分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素,但需严格按照指南推荐剂量等使用,避免滥用。
2.特殊情况: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史的新生儿,复苏时需更谨慎评估,可能需要调整通气、氧合及循环支持策略,比如复杂先心病可能需要不同的初始处理方式。
对于母亲有感染等病史的新生儿,复苏时需注意有无感染相关表现,如羊水浑浊等情况,进一步加强气道清理等操作。
五、复苏后监测与处理
复苏后需继续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观察有无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对于复苏后仍有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新生儿,需进一步住院观察治疗,确保新生儿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保障其长期健康,特别是早产儿复苏后更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等远期预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