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病医学称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青少年以肌肉或发声抽动为特点,治疗有药物治疗(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兴奋疲劳),儿童患者用药谨慎需监测不良反应并给予照顾疏导,青少年患者需个体化心理治疗并与学校沟通获支持维持正常节奏。
一、药物治疗
1.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是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之一,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减轻抽动症状,但可能会有嗜睡、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像舍曲林等,对于伴有强迫症等共病的抽动障碍患者可能有一定疗效,使用时也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二、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和医生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让患儿感受到被接纳。向患儿及家长解释疾病的性质,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例如,告知家长抽动障碍是可治疗和控制的,避免家长过度焦虑而给患儿带来额外心理压力。
对于青少年患者,要尊重其隐私和感受,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2.认知行为治疗:
帮助患儿认识到自己的抽动症状,学会应对抽动发作时的情绪和行为。比如,教导患儿在出现抽动时通过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来缓解紧张,逐渐减少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对于有共患强迫症的患者,可通过暴露与反应预防等技术来改善症状。例如,让伴有强迫洗涤行为的患儿逐渐面对不洗涤时的焦虑情绪,逐步减少洗涤行为。
三、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需要8-10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和神经系统的恢复,对抽动症状的控制有帮助。
2.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减少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等时间,避免患儿过度兴奋。同时,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因为疲劳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状。例如,学校老师应注意合理布置作业量,避免患儿因作业过多而过度劳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药物选择上要特别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氟哌啶醇对儿童锥体外系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定期评估患儿的肌张力等情况。同时,家长要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心理疏导,帮助患儿适应疾病,鼓励患儿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避免因疾病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2.青少年患者: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疾病可能会对其社交、学习等产生影响。要注重心理治疗的个体化,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干预。同时,要与学校老师沟通,争取学校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帮助青少年患者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减少疾病对其学业和社交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