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是常见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因胚胎腭部组织未正常融合致,病因有遗传及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营养缺乏等,临床表现有外观腭部裂隙、吞咽发音障碍,诊断有产前超声及出生后口腔检查,治疗需手术修复及术后康复,对儿童影响面部、语言、心理等要护理和配合治疗康复,孕妇备孕孕期要预防感染、避害、补营养、产检早发现畸形。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腭部的组织未能正常融合所致。
病因
遗传因素:部分腭裂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腭裂患者,后代发生腭裂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能与腭裂的发生相关。
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孕妇在妊娠早期(尤其是怀孕3-12周)若感染风疹病毒等,可能影响胚胎腭部的发育,导致腭裂。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孕妇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药物(如雄激素类、抗肿瘤类药物等),可能干扰胚胎正常发育,引发腭裂。
孕期营养缺乏:孕妇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及叶酸等营养物质时,也可能增加胎儿发生腭裂的几率。
临床表现
外观表现:患儿口腔顶部可见裂隙,从软腭到硬腭不同程度的裂开。单侧腭裂表现为一侧腭部裂开,双侧腭裂则是两侧腭部均裂开。
吞咽、发音障碍:由于腭部裂开,患儿吞咽时容易出现呛咳,且发音会受到影响,出现鼻音过重等语音问题,影响正常的语言交流。
诊断
产前诊断:通过孕期的超声检查,在妊娠中期(一般怀孕20周左右)可以初步发现胎儿是否存在腭裂情况。超声能够观察到胎儿腭部的结构异常。
出生后诊断:出生后医生通过直接检查口腔,即可明确腭裂的诊断,能观察到腭部裂隙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等。
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需要通过手术修复腭裂,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通常单侧腭裂可在18个月左右手术,双侧腭裂稍晚一些,在2-3岁左右进行手术,通过手术恢复腭部的解剖结构,改善吞咽和发音功能。
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语音训练等康复措施,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发音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康复训练的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幼儿期主要通过简单的语音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学龄期则需要更系统的语音纠正训练。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腭裂会影响儿童的面部发育、语言发育和心理发育。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术后感染。家长要配合医生及时进行手术和康复训练,关注儿童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儿童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孕妇:备孕及孕期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合理补充营养,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是否存在腭裂等畸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