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食用玉米需注意,玉米营养成分丰富但升糖指数中等,食用要控制量,选蒸煮方式,搭配蛋白质类食物,不同年龄、血糖控制情况、运动情况的糖尿病人食用玉米有差异,如老年消化弱要严控量且煮软烂,血糖不佳要谨慎,运动多可适当增食用量等。
一、玉米的营养成分与升糖指数
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如镁、钾等)。其升糖指数(GI)约为55-75,属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70%左右,其中膳食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二、糖尿病人食用玉米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的控制:糖尿病人食用玉米需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相当于主食的1/3-1/2左右。例如,正常成年人一顿主食量约2两(100克),那么食用玉米的量可控制在3-6两(150-300克)左右,具体还需根据个人的血糖情况、身体活动量等调整。这是因为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升高,通过控制量可以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烹饪方式的选择:应尽量选择蒸煮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等方式。蒸煮的玉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且相对来说升糖速度较慢。如果油炸,玉米会吸收较多油脂,不仅增加了热量摄入,还可能使血糖波动更大。例如,将玉米蒸煮后食用,其血糖上升幅度比油炸玉米要小很多,这是因为油炸改变了玉米的结构,使碳水化合物更易被快速消化吸收。
搭配其他食物:可以搭配蛋白质类食物一起食用,如瘦肉、豆类等。这样有助于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因为蛋白质在胃肠道消化吸收相对较慢,与玉米搭配后,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进程,使血糖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比如,糖尿病人可以在吃玉米时搭配一份50克左右的瘦肉,这样的搭配比单独吃玉米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三、不同情况糖尿病人食用玉米的差异
年龄因素: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由于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严格控制玉米的食用量,且烹饪要更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防止因消化不好导致血糖波动过大。而年轻的糖尿病人如果身体状况较好,消化功能正常,可以适当放宽一些食用量,但也需遵循上述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等原则。
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那么食用玉米要非常谨慎,尽量减少食用量或者选择在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的时候少量食用。而对于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的糖尿病人,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食用玉米。
运动情况:如果糖尿病人在食用玉米前后进行了较多的运动,如慢跑30分钟等,那么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的食用量,因为运动能消耗能量,有助于降低因食用玉米可能引起的血糖升高。但如果运动较少,则要严格控制玉米的摄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