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治疗

  如何治疗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胃炎的治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急慢性胃炎治疗方式以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为主。

  初始治疗

  饮酒、服用药物、吞服腐蚀剂的患者应去除病因,避免饮酒、遵医嘱停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吞服腐蚀剂患者应禁食,以免发生胃穿孔。

  急性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腹痛呕吐患者应用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止吐,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纠正脱水,用抑酸剂或(和)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用硫糖铝、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

  腹痛严重的患者用阿托品、654-2等药物解痉。有沙门菌、嗜盐杆菌等细菌感染时,需用呋喃唑酮、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菌治疗。发生呕血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处理。慢性胃炎患者可在餐前30分钟服用促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可预防饭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症状;

  餐中或餐后可服用消化酶制剂,促进消化吸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服用抑酸剂、H2受体拮抗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

  特殊类型胃炎患者,如腐蚀性胃炎,立即给予鸡蛋清液或牛乳稀释,然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治疗

  伴有呕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需禁食,禁食可以使胃黏膜得到休息及修复。病情好转后可逐渐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

  有严重呕吐、腹泻患者需及时补液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果急性胃炎并发出血,需要进行止血治疗。可插胃管用8%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止血。内镜检查有明显黏膜活动性出血者可直接内镜下止血。对已出现胃穿孔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对药物不能逆转的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可胃镜下行黏膜剥离术;吞服腐蚀剂造成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者应尽早做气管切开,并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对复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四联疗法,包括2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

  少数伴有应激性溃疡出血者,经内科治疗仍难以控制出血时,在胃镜确诊的基础上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建立静脉通道补充电解质,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配血输血,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药物选择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铋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液反流: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促进上皮生长:硫糖铝、替普瑞酮、前列腺素E2等。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消化酶制剂:复方消化酶。

  治疗后效果

  有炎症及活动性的胃炎通过积极治疗可以防止胃内腺体被继续破坏,急性胃炎患者在祛除病因规范治疗后多可治愈,预后良好。慢性胃炎患者在症状持续存在情况下未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进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肠上皮化生症状通常难以逆转,极少数上皮重度异型增生者可发展为癌。

点击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