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内容
偏头痛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种,一种是预防性药物,另一种是治疗性药物。预防性偏头痛药物主要有三种,即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偏头痛发作时,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即止痛药。对于轻到中度的偏头痛,患者可以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等,如果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使用麦角胺类、曲谱坦类药物。
对于中到重度头痛患者,应直接选择特异性药物治疗,比如哌替啶、吗啡等药物。
偏头痛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先天性基因遗传因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发生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到6倍。
第二、内分泌与代谢因素。女性多见,始于青春期,常在月经期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第三、饮食与药物。某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如含酪氨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等防腐剂的肉类,如热狗和熏肉、含苯乙胺的巧克力,以及食物添加剂,如谷氨酰钠、谷氨酰酸钠,即味精、红酒等。
第四、精神因素。情绪紧张、强光均可诱发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