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指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来潮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有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常见症状,病因分中枢性和外周性,危害包括影响身高、心理及增加疾病风险,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需避免接触激素物质、关注生长发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预防与应对。
一、定义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来潮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的情况。
二、常见症状
1.乳房发育
女孩性早熟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是乳房发育,可表现为乳房增大,触摸时有硬结、疼痛等。例如,8岁前的小女孩发现一侧或双侧乳房像小女生青春期那样开始隆起,这就是乳房发育的典型表现。
2.月经来潮
部分性早熟女孩会出现月经来潮,一般在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这是因为性早熟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促使生殖系统提前发育成熟,从而出现月经。
3.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
性早熟患儿在早期身高和体重会出现快速增长的情况。这是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使骨骼生长加速,导致身高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加,但最终可能会影响最终身高,因为骨骼过早闭合。比如,原本身高处于正常同龄儿童范围的小女孩,在短时间内身高增长速度远超同龄人。
4.其他第二性征
可能出现阴毛、腋毛过早生长,外生殖器改变等。阴毛、腋毛通常在乳房发育之后逐渐出现,外生殖器可能会出现阴唇色素沉着、变大等情况。
三、病因
1.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
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激活,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颅内肿瘤、脑积水等;或者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脑部的某些肿瘤可能会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2.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
多由外部因素引起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如误服含有雌激素的药物、食物,或者患有卵巢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比如,小女孩误服了妈妈的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外周性性早熟,出现乳房发育等症状,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并没有真正激活。
四、危害
1.对身高的影响
由于性早熟患儿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导致最终身高较正常儿童矮小。例如,一个性早熟的小女孩可能在早期身高高于同龄人,但由于骨骺过早闭合,成年后的身高可能低于正常水平。
2.心理影响
性征的提前出现可能会使患儿产生心理压力和自卑情绪。因为与同龄人相比,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在学校等环境中感到尴尬、不自在,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比如,10岁前出现月经来潮的小女孩,可能会因为月经的出现而产生焦虑、害羞等心理问题。
3.疾病风险
部分性早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颅内肿瘤等,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延误原发病的治疗时机。另外,性早熟女孩未来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女孩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评估生长速度等。例如,检查乳房发育的Tanner分期,通过触摸乳房、观察阴毛腋毛生长情况等来判断性发育阶段。
2.实验室检查
检测性激素水平,如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等。中枢性性早熟患儿的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会呈现青春期启动的模式,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低于青春期水平。
进行骨龄测定,通过X线拍摄左手手腕部骨龄片,了解骨骼的发育成熟程度,骨龄超过实际年龄2岁以上常提示性早熟。
3.影像学检查
对于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需要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排除颅内肿瘤等病变。
六、预防与应对建议
1.避免接触含有激素的物质
家长要妥善保管药物和化妆品,避免小女孩误服。例如,将避孕药等含激素的药物放在小女孩够不到的地方;避免给小女孩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等。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小女孩食用含有激素的反季节蔬菜水果、深加工的肉类等。
2.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女孩的生长发育,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记录生长速度。如果发现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有家族性性早熟遗传倾向的家庭,更要加强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监测。
3.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小女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运动可以促进骨骼健康,有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跳绳、跑步等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需要9-11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