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30
5002次浏览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问题回答
根据临床表现,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二、相关信息补充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多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皮肤可有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结节、Roth斑等。心脏杂音可由于赘生物破裂或穿孔导致瓣膜关闭不全而突然出现或明显改变。可有脾大、贫血。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隐匿,全身症状多轻,可有发热、疲倦、盗汗、进行性贫血、体重减轻、皮肤苍白等。心脏杂音较易闻及,且可出现新的杂音或杂音性质改变。可有脾大、贫血。并发症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但心力衰竭更多见。
(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阳性率一般在50%以上。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心脏结构异常等。
(四)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抗生素治疗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疗程一般为4~6周。手术治疗适用于有赘生物形成、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
(五)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治疗。
三、关键信息提取
1.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心脏杂音可突然出现或明显改变,并发症多。
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隐匿,全身症状多轻,心脏杂音较易闻及,并发症以心力衰竭多见。
4.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心脏结构异常等。
5.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方法。
6.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如有感染应及时治疗,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