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3034次浏览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肌肉坏死、挛缩,甚至截肢。以下是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病因
1.外部压迫:骨筋膜室内的内容物体积增加,如骨折端血肿、肌肉肿胀等,导致室内压力增加。
2.外部因素:肢体外部的压迫,如绷带、夹板过紧等,影响室内血液循环。
3.内部因素: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可导致血管病变,使肢体容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二、症状
1.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且进行性加重。
2.感觉异常:患肢出现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
3.运动障碍:肌力减弱,甚至出现瘫痪。
4.皮肤苍白:受累肢体皮肤苍白,皮温降低。
5.脉搏减弱或消失:由于室内压力升高,压迫血管,导致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
三、诊断
1.病史:了解受伤史、既往病史等。
2.临床症状:观察疼痛、感觉、运动等情况。
3.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功能。
4.X线、CT等检查:了解骨折情况,排除其他病变。
四、治疗
1.早期切开减压:一旦确诊,应尽快切开减压,解除室内高压,恢复血管和神经功能。
2.其他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3.康复治疗:后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五、预防
1.及时处理骨折、扭伤等外伤。
2.注意肢体的保暖和适当活动。
3.避免长时间压迫肢体。
4.积极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
总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运动员、建筑工人等,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