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坏了分轻度、中度、重度情况,轻度可补牙,中度需根管治疗,重度则可能拔牙后修复;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用牙线)、控制饮食(减糖增矿物质食物)、定期口腔检查。
轻度损坏:当牙根损坏较轻微时,可进行补牙治疗。通过去除龋坏组织,然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例如,因细菌侵蚀导致牙根表面少量龋坏,医生会清洁龋洞后用树脂等材料填充。对于儿童,要选择对牙髓刺激小的材料,且治疗过程中需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影响配合度。
中度损坏:如果牙根损坏达到中度,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然后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对根管进行清理、消毒,最后填充根管并修复牙齿。比如成人牙根因龋坏引发牙髓炎,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儿童根管治疗相对复杂,需更精细操作,且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
重度损坏:当牙根损坏非常严重,无法通过常规治疗保留时,则需要拔除患牙。拔除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如种植牙、活动义齿或固定桥修复等。对于儿童,拔除牙根需要谨慎评估,因为乳牙牙根拔除后要考虑对继承恒牙的影响,恒牙萌出期的儿童拔除乳牙牙根后要注意保持间隙,防止邻牙移位影响恒牙萌出。
牙根坏了的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
刷牙: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可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牙膏用量不宜过多,一般黄豆粒大小即可。
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菌斑,尤其是牙根邻面。成年人可以熟练掌握牙线使用方法,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使用牙线,保持牙齿邻面清洁,预防牙根龋坏。
饮食控制
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因为细菌会利用糖类产酸,腐蚀牙齿导致牙根坏了。儿童要控制零食摄入,尤其是在两餐之间,避免频繁进食含糖食物,家长可引导儿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
增加富含钙、磷等矿物质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有助于牙齿的坚固,增强牙齿抵抗龋坏的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早期龋坏等问题并进行处理。儿童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一般3岁左右可开始第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牙齿发育和口腔健康问题,如乳牙是否有龋坏倾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