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根部长凸起肉粒的原因多样,正常解剖结构中舌根部有轮廓乳头属正常;炎症因素如舌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周围组织炎症波及可致;增生性病变包括乳头状瘤、纤维瘤;其他因素有异物刺激、肿瘤性病变(良性如血管瘤、恶性如鳞状细胞癌等),发现后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
一、正常解剖结构相关
正常情况下,舌根部存在轮廓乳头,这是一种正常的解剖结构,一般呈圆顶状小突起,大小均匀,颜色多为淡红色,通常无不适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不同年龄人群的轮廓乳头可能在外观上略有差异,儿童的轮廓乳头相对可能更圆润些,但只要没有异常增大、疼痛等表现就属于正常。
二、炎症因素
1.舌炎
细菌性舌炎:当口腔卫生不佳时,细菌滋生可能引发舌炎,导致舌根部出现凸起肉粒,常伴有舌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差且饮食习惯不良时更易出现。比如长期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残留,细菌繁殖刺激舌部黏膜引发炎症。
病毒性舌炎:如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舌炎,可在舌根部形成水疱样凸起,破溃后可能形成溃疡,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疱疹病毒的风险较高,例如在与疱疹性口炎患者密切接触后易被感染。
真菌性舌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可导致舌根部出现白色的凸起斑块样改变,伴有口干、味觉改变等症状。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人群,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的患者)易患,儿童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抗生素可能引发真菌性舌炎。
2.周围组织炎症波及:如扁桃体炎、咽炎等炎症,炎症因子刺激可波及舌根部,引起舌根部淋巴组织增生,出现凸起肉粒。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相应部位的炎症引发,儿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时,舌根部淋巴组织受影响增生的情况较常见。
三、增生性病变
1.乳头状瘤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舌根部乳头状瘤,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突起的肉粒,一般为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可能。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人群感染HPV风险相对高,但儿童也可能通过密切接触等途径感染HPV引发乳头状瘤。
2.纤维瘤:舌根部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纤维瘤,表现为质地较硬的凸起肉粒,生长缓慢。各年龄均可发生,病因可能与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不良的咀嚼习惯等局部刺激可能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瘤。
四、其他因素
1.异物刺激:进食时不慎将异物(如鱼刺、骨头碎片等)刺入舌根部,可引起局部组织反应,出现凸起肉粒样改变,常伴有疼痛、异物感等。各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在进食较硬食物或玩耍时误吞异物易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取出异物。
2.肿瘤性病变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舌根部血管瘤可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凸起肉粒,压之褪色。不同年龄均可出现,婴幼儿时期可能就有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增大。
恶性肿瘤:如舌根部鳞状细胞癌等,早期可能表现为舌根部的凸起肉粒,逐渐增大,可伴有疼痛、出血、舌运动受限等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生,中老年人相对发病率可能略高,但不是绝对,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更高。
当发现舌头根部长了凸起肉粒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口腔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炎症引起,需根据具体炎症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增生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