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内容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由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类型有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相对缓慢,进展慢,病情轻。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较为明显,常为疾病的主要症状一般为轻至中度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起病初期贫血常常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导致中重度贫血,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等,长期严重的贫血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出血常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血疱、女性月经过多,严重者出现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颅内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