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后耳朵痛可能因外耳道皮肤受损或引发外耳道炎等,需立即停掏耳朵并观察。儿童更娇嫩要防其搔抓,成年人要回忆掏耳情况,疼痛剧烈、发热、有脓血分泌物、听力下降等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耳镜检查并治疗,日常要避免随意掏耳,儿童家长要看护好儿童,成年人要养成良好习惯,有耳部基础病者更要保护耳朵。
一、可能的原因及初步处理
掏耳朵后耳朵痛可能是外耳道皮肤受损,比如掏耳时用力不当导致外耳道黏膜擦伤,或者引发外耳道炎等。首先要立即停止继续掏耳朵,然后观察疼痛情况。如果疼痛较轻,可先保持耳朵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进水,看看疼痛是否能自行缓解。
二、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更娇嫩,掏耳朵后更容易受损疼痛。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儿童自己随意掏耳朵。如果儿童掏耳朵后耳朵痛,首先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继续用手搔抓耳朵。观察儿童是否有哭闹不止、耳朵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要警惕外耳道异物残留等其他情况被忽视。
(二)成年人
成年人如果掏耳朵后耳朵痛,要回忆掏耳朵的工具及方式等情况。如果是使用较尖锐的工具掏耳导致损伤,要避免再次刺激耳朵。如果疼痛是因为外耳道炎引起,可先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挖耳等不良习惯。但如果疼痛逐渐加重,伴有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也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耳镜检查等明确病情。
三、就医指征及进一步检查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耳朵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发热症状;耳朵有明显的分泌物,如脓血等;听力明显下降等。医生一般会通过耳镜检查来查看外耳道及鼓膜的情况,明确是否有外耳道黏膜损伤、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如果是外耳道炎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药物治疗,如果有鼓膜穿孔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保持耳道干燥、预防感染等。
四、预防措施及日常注意事项
(一)日常耳部护理
平时不要随意用棉签、挖耳勺等过度掏耳朵,一般外耳道有自洁功能,少量的耵聍可自行排出。如果觉得耵聍较多影响听力等,应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清理。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
儿童家长要注意看护好儿童,防止儿童自行掏耳朵。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避免用不卫生的工具掏耳。有耳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外耳道炎等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掏耳朵等刺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