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血压有影响,适量饮酒短时间内可因血管扩张、交感神经抑制致血压暂时性降低,但长期大量饮酒有不良影响,不同人群对酒精反应有差异,有基础疾病人群饮酒后血压及心血管事件情况复杂,应限制饮酒或戒酒。
交感神经抑制
酒精可能对交感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酒精摄入后,干扰了交感神经的正常调节功能,使得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进而导致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随之降低。例如一些动物实验发现,给予酒精后,动物体内交感神经相关递质的释放量减少,血管紧张度下降。不过,这种抑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长期大量饮酒会打破神经-体液调节的平衡,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容量减少相关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会使肾脏排尿增加,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血容量减少会使心脏泵出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降低,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害等问题又会影响机体的水盐代谢等,进而对血压产生复杂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其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和反应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对酒精的代谢速度相对稍快,但长期大量饮酒对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并无性别特异性差异。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或肝脏疾病等病史的人群,饮酒后血压降低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且更容易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这类人群应严格限制饮酒甚至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