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酮体是体内脂肪代谢中间产物,正常呈阴性,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有生理情况(长时间饥饿、剧烈运动、妊娠剧吐等)和病理情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可致其阳性,对糖尿病病情监测及其他疾病辅助诊断有临床意义,糖尿病患者尿酮体强阳性常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紧急处理,妊娠剧吐等患者尿酮体阳性可助评估病情及调整治疗。
尿酮体的组成成分
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其中乙酰乙酸是一种不稳定的中间产物,丙酮是乙酰乙酸脱羧的产物,β-羟丁酸是由乙酰乙酸还原而成,而且在尿酮体中,β-羟丁酸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尿酮体产生的情况
生理情况:在长时间饥饿、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处于能量相对不足的状态,此时脂肪分解增加,就可能会产生较多酮体,导致尿酮体阳性。比如一些人长时间不进食早餐去参加高强度运动,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孕妇而言,在妊娠剧吐时,由于频繁呕吐导致进食减少,身体代谢紊乱,也容易出现尿酮体阳性。
病理情况: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糖代谢紊乱,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供能,于是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使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超出了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尿酮体强阳性。另外,一些患有严重感染、长期腹泻、禁食等情况的患者,也可能因为机体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多而出现尿酮体阳性。例如,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由于感染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加快,也可能出现尿酮体异常。
尿酮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相关:对于糖尿病患者,尿酮体检测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尤其是强阳性时,往往提示可能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包括补充液体、胰岛素治疗等。比如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行停用胰岛素后出现尿酮体强阳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就高度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紧急就医。
其他疾病辅助诊断:在一些非糖尿病相关疾病中,尿酮体检测也有一定辅助意义。如前面提到的妊娠剧吐的孕妇,尿酮体阳性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妊娠剧吐导致尿酮体阳性时,提示孕妇营养摄入严重不足,需要进行补液等治疗来纠正酮症。对于长期禁食、严重感染等患者,尿酮体检测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状态,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