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出血有局部和全身等多种原因,表现有出血量少和多等情况,紧急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和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鼻出血特点及注意事项。
外伤:如挖鼻、用力擤鼻、鼻部撞击等,儿童因好奇易挖鼻导致鼻出血,成人也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引发。例如,剧烈打喷嚏时也可能使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鼻腔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会使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黏膜脆弱易出血。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痒反复揉鼻,易损伤黏膜引起出血。
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异物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鼻部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易发生出血。
全身因素: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可能出现鼻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此类出血往往较严重且易反复。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人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从而引起鼻出血。
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少女月经期鼻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孕妇在妊娠中后期也可能出现鼻出血,与体内激素变化等有关。
鼻子出血的表现
出血量少:可能仅为涕中带血,或少量滴血。
出血量多:可表现为大量鲜血自前鼻孔涌出,或向后流入咽部从口吐出。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
鼻子出血的紧急处理
一般处理: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就医情况:如果鼻出血较多,经自行处理不能止血;或反复鼻出血;或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头晕、乏力、皮肤瘀斑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局部使用止血药物、烧灼止血、填塞止血等,对于全身因素引起的鼻出血,还会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不同人群鼻子出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出血多与挖鼻、鼻腔异物等有关。家长要注意纠正儿童挖鼻的不良习惯,教育儿童不要将异物塞入鼻腔。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应保持冷静,按照上述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若出血不止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有关。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鼻出血时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积极控制血压。同时,老年人鼻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鼻出血与体内激素变化、鼻腔黏膜充血等有关。鼻出血时可采用上述一般处理方法,若出血频繁或量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在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