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需按阶段进行检查,孕早期做超声等明确情况及基础检测,孕中期行唐筛、大排畸等,孕晚期每周胎心监护等;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等摄入并合理管理体重;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远离有害环境;心理需通过沟通等调适情绪;孕晚期要了解分娩知识并准备待产包;高龄孕妇需更密切产检,有基础病孕妇要遵专科医生指导管理疾病。
一、孕期检查
1.孕早期检查:孕6-8周需进行超声检查,明确孕周、胚胎数量及着床位置,同时开展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基础项目检测,以了解孕妇基础健康状况。孕11-13周需进行NT(颈项透明层)筛查,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
2.孕中期检查:孕15-20周左右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如血清学唐筛或无创DNA检测),孕20-24周进行四维超声大排畸检查,详细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孕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通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孕晚期检查:孕32周后需每周进行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宫内安危,孕36周后根据情况增加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羊水、胎盘等情况。
二、饮食营养
1.营养均衡:蛋白质摄入需充足,可通过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补充,每日建议摄入约70-100克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选择全谷物、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能量供应;维生素与矿物质方面,维生素C可从柑橘类水果、草莓等获取,钙可通过牛奶、酸奶、豆制品补充,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
2.体重管理:孕期体重增长需合理控制,一般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建议11.5-16千克,需避免过度增重导致妊娠糖尿病、巨大儿等风险,也不宜体重增长过少影响胎儿发育。
三、生活方式
1.休息与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建议7-9小时,午休可适当安排。适当运动如散步,每日可进行30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体力、预防便秘,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下蹲等。
2.环境与防护:远离吸烟环境及有害化学物质,如油漆、农药等,避免接触宠物粪便以防弓形虫感染,居住环境需保持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四、心理调适
孕期受激素变化影响,孕妇易出现情绪波动,需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与孕妇课堂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家人应给予孕妇更多关心与理解,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若出现严重焦虑抑郁情绪,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
五、分娩准备
孕晚期需了解分娩相关知识,包括分娩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提前准备好待产包,包含产妇住院所需衣物、卫生巾、洗漱用品及新生儿用品等,同时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心态迎接分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需更密切产检,孕11-13周NT筛查、孕15-20周唐氏筛查或直接行无创DNA检测、孕20-24周胎儿结构超声检查等需更精准监测,必要时可咨询遗传咨询专家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
2.有基础疾病孕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需在孕前及孕期密切遵循专科医生指导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指标,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孕期用药需谨慎,遵循医生建议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