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炎(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核心病因是前臂伸肌群反复收缩导致的肌腱退行性变,多见于30~50岁人群,与长期重复性腕部动作密切相关;典型症状包括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区域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与条索状硬结及约15%患者伴有肘部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症状进展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各阶段肌腱病理改变不同;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症状进展快且常合并其他关节病,运动员症状有运动专项性且28%存在双侧肘部症状,糖尿病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且肌腱钙化发生率高;鉴别诊断需与颈椎病、肘关节骨关节炎、桡管综合征等疾病区分,超声引导下诊断性注射可提高鉴别准确性。
一、网球肘炎的定义与病因基础
网球肘炎(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核心病因是前臂伸肌群反复收缩导致的肌腱退行性变。该病多见于30~5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与长期重复性腕部动作(如打字、烹饪、网球反手击球)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职业网球运动员中约40%存在肘部肌腱微损伤,而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1%~3%,家庭主妇因长期拧毛巾、提重物等动作也属于高发群体。
二、典型症状的临床表现
1.疼痛特征
疼痛集中于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区域,呈钝痛或烧灼样痛,初期表现为运动后酸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腕部或前臂放射,但不超过肘关节远端10cm范围。临床研究发现,76%的患者在握拳、拧毛巾或提重物(>1kg)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受到牵拉所致。
2.活动受限表现
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是典型表现,患者常无法完成反手挥拍、拧瓶盖等动作。研究显示,疼痛阈值与腕关节背伸角度呈负相关,当腕关节背伸超过30°时,83%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握力下降,平均下降幅度达20%~30%,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3.压痛与触诊特征
肱骨外上髁处存在明确压痛点,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超声检查显示,92%的网球肘患者存在肌腱增厚(>4mm)或钙化灶,这些结构改变与压痛程度呈正相关。触诊时需注意区分肱骨外上髁炎与桡骨小头炎,后者压痛点位于桡骨小头周围。
4.神经症状关联
约15%的患者可出现肘部外侧皮肤感觉异常,这是由于桡神经浅支受压所致。但需注意与颈椎病引起的上肢放射痛鉴别,后者疼痛范围通常超过肘关节,且伴有颈部活动受限。
三、症状进展的阶段性表现
1.急性期(0~6周)
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痛常见。此阶段肌腱水肿明显,超声显示肌腱内信号增强,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2.亚急性期(6~12周)
疼痛转为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肌腱开始出现退行性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超声可见肌腱内低回声区。
3.慢性期(>12周)
疼痛程度减轻,但活动受限持续存在。肌腱钙化发生率显著升高,X线检查可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赘形成,这是机体对慢性损伤的代偿性反应。
四、特殊人群的症状差异
1.老年患者
因肌腱弹性下降,症状进展更快,常合并肩周炎或腕管综合征。研究显示,60岁以上患者中,35%存在多关节退行性变,需注意鉴别诊断。
2.运动员群体
症状具有运动专项性,网球运动员反手击球时疼痛最明显,而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攻球时症状突出。职业运动员中,28%存在双侧肘部症状,与长期训练导致的双侧肌腱负荷不均有关。
3.糖尿病患者
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肌腱愈合延迟,症状持续时间较普通患者延长2~3倍。血糖控制不佳者(HbA1c>8%)的肌腱钙化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五、鉴别诊断的关键要点
需与颈椎病、肘关节骨关节炎、桡管综合征等疾病鉴别。颈椎病患者常伴有颈部疼痛和上肢放射痛,Spurling试验阳性;肘关节骨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活动度下降和晨僵>30分钟;桡管综合征则以桡神经深支受压为特征,表现为伸腕、伸指无力。超声引导下诊断性注射可提高鉴别准确性,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疼痛缓解>70%支持网球肘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