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流口水包括婴儿期因吞咽功能不完善及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引起的流口水,随年龄增长或分娩后可恢复。病理性流口水可由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龋齿、口腔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帕金森病)、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痴呆)导致,出现异常流口水且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查因并治疗。
孕期女性: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唾液分泌增加,从而出现流口水的情况,一般在分娩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性流口水
口腔疾病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会引起口腔疼痛,导致唾液分泌反射性增多,进而出现流口水现象。例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溃疡面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同时因疼痛可能影响吞咽,使得口水外流。
龋齿:龋齿若引发牙髓炎症,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如龋坏严重的牙齿,细菌感染累及牙髓,导致牙髓组织炎症反应,促使唾液分泌增加,出现流口水且可能伴有牙齿疼痛等症状。
口腔炎:如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口腔内出现疱疹、溃疡等病变,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流口水,同时伴有发热、口腔疼痛、拒食等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吞咽功能,使口水无法正常吞咽而流出。例如贝尔面瘫患者,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包括吞咽相关肌肉功能受限,出现流口水情况,同时伴有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等表现。
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变性,导致吞咽困难等问题,进而出现流口水。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流口水外,还会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表现,如肢体不自主震颤、动作缓慢、肢体僵硬等。
其他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口腔,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导致流口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常伴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尤其在卧位、弯腰时容易加重。
痴呆: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从而流口水。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还可能伴有行为异常等表现。
如果出现异常流口水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热、吞咽困难、神经系统症状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