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可能引发管道相关、局部组织损伤相关及全身相关并发症。管道相关有管道堵塞(引流物残渣等致引流减少、腹胀加重,儿童等易发生)和管道脱出(患者不配合等致原有症状再现,小儿等易发生);局部组织损伤相关有鼻、咽、食管黏膜损伤(胃管久置摩擦致鼻塞等,小儿等易发生)和口腔黏膜损伤(长期经口置管致干燥溃疡等,小儿、老年人易发生);全身相关有水电解质紊乱(引流过久致丢失消化液含电解质引发,小儿、老年人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胃管脱出等致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小儿、老年人易发生)、低蛋白血症(长期胃肠减压致营养丢失过多引发,小儿、老年人易发生)。
一、管道相关并发症
管道堵塞
发生情况:胃肠减压过程中,若引流物中的固体残渣、凝血块等可能堵塞胃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因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且可能不能准确配合,更易因吞咽不适当物质导致堵塞;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也有一定风险。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进食不易消化食物的患者管道堵塞风险更高。
表现:引流液减少或停止流出,患者可能出现腹胀加重等症状。
管道脱出
发生情况:患者不配合、躁动时容易导致胃管脱出。小儿患者因好动、哭闹等原因更易发生;老年患者可能因意识不清等情况增加脱出风险。生活方式中,术后患者活动不当时可能导致管道脱出。
表现:患者原有胃肠减压相关的腹胀缓解等情况再次出现,若脱出后胃内容物反流可能引起误吸等更严重后果。
二、局部组织损伤相关并发症
鼻、咽、食管黏膜损伤
发生情况:胃管长时间放置,对鼻、咽、食管黏膜造成摩擦。小儿鼻腔、食管较狭窄,黏膜娇嫩,更易受损;老年人黏膜相对脆弱,也易发生损伤。生活方式上,胃管固定不牢固,频繁活动时胃管对黏膜的摩擦增加。
表现:患者可出现鼻塞、咽部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检查可见鼻、咽、食管黏膜有红肿、破损等。
口腔黏膜损伤
发生情况:长期经口放置胃管,会影响口腔正常的湿润和自洁功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小儿口腔黏膜薄嫩,更易受影响;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差,也易发生。
表现:口腔黏膜干燥、溃疡、出血等。
三、全身相关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
发生情况:胃肠减压会丢失大量消化液,其中含有大量电解质。若引流时间过长、引流液量过大,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小儿对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较弱,发生紊乱的风险更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调节能力下降,也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生活方式中,原本存在营养不良、脱水倾向的患者更易发生。
表现:可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电解质(如钠、钾、氯等)水平异常。
吸入性肺炎
发生情况:胃管脱出或引流不畅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若误吸入气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小儿咳嗽反射相对较弱,误吸后发生肺炎的风险更高;老年人吞咽功能减退,也较易发生。
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症阴影。
低蛋白血症
发生情况:长期胃肠减压导致营养物质丢失过多,若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高,若胃肠减压影响营养摄入,更易发生;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营养储备不足,也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表现:患者可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消瘦、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