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范围因人群而异,成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小于7.8mmol/L;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2.2~7.0mmol/L、2小时内2.2~6.6mmol/L,婴幼儿及儿童空腹和餐后血糖范围与成人相近;老年人血糖调节能力弱,更易低血糖,高血糖诊断需谨慎;妊娠女性空腹≤5.1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因个体情况制定,非妊娠成年患者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特殊情况患者目标可适当放宽。
一、成人血糖正常范围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空腹8-10小时后,次日清晨未进食之前测得的血糖值,其正常范围一般是3.9~6.1mmol/L。若空腹血糖≥7.0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需考虑糖尿病;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则属于空腹血糖受损。
(二)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通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得的血糖值,正常范围应小于7.8mmol/L。若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减低;若≥11.1mmol/L,结合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儿童血糖正常范围
(一)新生儿血糖
出生后1小时内血糖正常范围约为2.2~7.0mmol/L;出生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多在2.2~6.6mmol/L。新生儿若血糖过低(低于2.2mmol/L)可能影响脑发育等,过高也可能存在问题。
(二)婴幼儿及儿童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为3.9~6.1mmol/L;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也小于7.8mmol/L。不同年龄段儿童可能因代谢等情况略有差异,但大致在上述范围附近。例如1-5岁儿童空腹血糖多在3.9~5.6mmol/L左右波动,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需维持在正常范围以保证正常的生长代谢等生理功能。
三、特殊人群血糖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等原因,血糖调节能力减弱。其空腹血糖正常范围虽仍为3.9~6.1mmol/L,但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且对于高血糖的诊断判断需更谨慎。因为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等影响血糖的代谢和调节,所以在监测血糖时要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手抖等,同时控制高血糖时要避免过度降糖导致低血糖等不良事件。
(二)妊娠女性
妊娠女性的血糖正常范围有所不同。空腹血糖应≤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妊娠期间血糖异常(如妊娠糖尿病)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巨大儿、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妊娠女性需密切监测血糖,在饮食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控,必要时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三)糖尿病患者
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一般非妊娠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较短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仍需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过高或过低血糖对身体造成损害。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耐受性差,过高的血糖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过低的血糖可能导致昏迷等严重后果,所以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来调整血糖控制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