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肌筋膜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突然损伤引发,有相应部位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活动量大时易患;慢性常因长期不良等因素逐渐导致,有相应部位慢性疼痛等表现,中老年人常见,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因,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X线排除其他病变,MRI助鉴别)。
一、定义
颈腰肌筋膜炎是发生在颈部和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急性颈腰肌筋膜炎多是由于突然的腰部扭转、颈部过度扭曲等急性损伤因素引发;慢性颈腰肌筋膜炎常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弯腰劳作等)、慢性劳损、受寒等因素逐渐导致。
二、急性颈腰肌筋膜炎特点
(一)症状表现
颈部:急性颈部筋膜炎患者常突然感到颈部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肩部等部位,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旋转、侧屈等动作会因疼痛而难以完成,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随意转动头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转头、抬头等动作。
腰部:急性腰部筋膜炎时,腰部会出现剧烈疼痛,患者腰部活动障碍显著,不能挺直身体,行走困难,甚至可能出现跛行,疼痛在腰部活动时会明显加重,休息后可能有所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除。
(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青年人群因活动量较大,在有急性损伤因素时更易发病,儿童相对较少发生急性颈腰肌筋膜炎,除非有特殊的外力损伤情况。
性别: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发病概率相近,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特殊职业(如长期伏案的办公室人员、长期弯腰劳作的工人等)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在受到急性损伤因素时更易触发急性颈腰肌筋膜炎。例如,平时缺乏锻炼的人,突然进行大量的颈部或腰部剧烈活动,就容易导致颈部或腰部的筋膜等软组织急性损伤。
三、慢性颈腰肌筋膜炎特点
(一)症状表现
颈部:慢性颈部筋膜炎患者多表现为颈部的慢性疼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呈持续性,可在长时间低头工作、受凉后加重,颈部肌肉有僵硬感,早晨起床时可能会感觉颈部发紧、僵硬,活动后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又会再次出现僵硬和疼痛,严重时会影响颈部的正常活动范围,导致颈部活动不灵活。
腰部:慢性腰部筋膜炎主要症状是腰部的慢性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等,疼痛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腰部肌肉有紧张感,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患者腰部活动一般无明显的急性受限,但长期会导致腰部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影响日常的弯腰、转身等动作。
(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中老年人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颈部和腰部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加上长期的劳损等因素,更容易发生慢性颈腰肌筋膜炎。
性别: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肌肉韧带松弛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慢性颈腰肌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弯腰驼背坐姿等)、长期从事固定姿势的工作(如教师、程序员等)、缺乏体育锻炼、腰部或颈部长期受寒等生活方式是慢性颈腰肌筋膜炎的重要诱因。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部长期处于前屈姿势,颈部肌肉和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慢性颈部筋膜炎;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不注意腰部保暖的人,腰部筋膜容易因劳损和受寒而发生慢性炎症。
四、诊断依据
(一)症状与体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颈部或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以及颈部或腰部肌肉的压痛、紧张感、可触及的条索状硬结等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用于排除骨骼等其他病变。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颈部和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发现有无筋膜的水肿、增厚等炎症表现,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只有在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才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