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常见原因有外耳道耵聍或羊水堵塞、中耳积液、先天性听力损失。需进一步做详细耳部检查及听力相关特殊检查,外耳道堵塞可清理后复查,中耳积液可观察后复查,先天性听力损失需尽早干预,包括用辅助装置、手术及康复训练等。
一、常见原因
(一)外耳道耵聍或羊水等堵塞
新生儿出生时,外耳道可能有耵聍(俗称耳屎)堵塞,或者在子宫内时被羊水等物质部分阻塞,这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筛查未通过。这种情况在出生后清理外耳道后,再次复查往往能通过。对于低龄宝宝,家长要注意避免自行随意清理外耳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处理,因为宝宝外耳道较娇嫩,不当操作可能损伤外耳道。
(二)中耳积液
宝宝在出生过程中,中耳可能会有少量积液,比如经产道时受到压力等因素影响,导致中耳内有液体存在,影响声音的正常传导,从而使听力筛查未通过。一般这种中耳积液会在出生后几周内逐渐吸收,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听力复查。
(三)先天性听力损失
遗传因素是导致先天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携带致聋基因,有可能遗传给宝宝;另外,孕期母亲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等)、接触耳毒性药物、遭受辐射等不良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宝宝内耳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听力损失。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听力评估,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进一步检查与评估
(一)详细耳部检查
医生会对外耳道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耵聍、羊水等堵塞情况,同时检查鼓膜的形态、活动度等,了解中耳的基本状况。对于低龄宝宝,检查时要尽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宝宝不适。
(二)听力相关特殊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这是一种客观的听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听觉传导通路在脑干部位的电活动来评估宝宝的听力情况。可以明确宝宝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该检查相对安全,能较准确地反映宝宝的听力功能状态。
耳声发射检查:通过检测耳蜗内产生的声波发射来评估耳蜗的功能。如果耳声发射检查异常,往往提示耳蜗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三、不同情况的处理建议
(一)外耳道堵塞情况
如果是外耳道耵聍或羊水等堵塞导致的听力未通过,医生会在严格消毒等操作下,使用专业工具清理外耳道,清理后再次进行听力复查,多数宝宝在清理后听力可恢复正常。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在合适的时间带宝宝进行复查。
(二)中耳积液情况
对于中耳积液的宝宝,一般先进行观察,因为部分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建议家长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带宝宝来医院复查听力。在观察期间,要注意宝宝是否有异常的表现,如是否出现频繁抓耳、对声音反应差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三)先天性听力损失情况
如果经检查明确是先天性听力损失,需要尽早进行干预。对于轻度至中度的听力损失,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等辅助装置帮助宝宝听取声音,促进语言等发育;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年龄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术治疗。同时,要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等,帮助宝宝尽可能地发展语言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带宝宝进行随访和康复评估,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