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裂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集中在颈部,活动时加剧,性质多样)、颈部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小、有卡顿感伴痛)、局部肿胀(程度与骨裂严重程度相关,集中在受伤处周围)、神经压迫相关症状(上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以及其他症状(头晕、恶心呕吐等,头晕可能与椎动脉供血受影响有关,恶心呕吐可能与交感神经受刺激致胃肠道反应有关)。
疼痛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颈部,受伤处会有明显的疼痛,在颈部活动时,如低头、抬头、转动颈部等,疼痛往往会加剧。这是因为颈部的骨骼结构受损,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述能力可能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止、不愿活动颈部等情况;而成年人则可以较为明确地指出颈部的疼痛位置。
疼痛性质:多为刺痛、胀痛或酸痛等。例如,当颈部受到轻微活动刺激时,会出现尖锐的刺痛感,而静止时可能是一种持续的胀痛。
颈部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减小:颈椎骨裂后,由于疼痛和骨骼结构的异常,颈部的正常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患者无法像正常时那样自如地低头、抬头、左右转动颈部。比如,正常情况下能够轻松将头低至胸部,而颈椎骨裂患者可能只能低头到一定程度就会因为疼痛而无法继续。儿童的颈部活动受限可能表现为不愿意被他人转动颈部等;老年人由于本身颈部活动度相对较小,在发生颈椎骨裂后,颈部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活动时的异常表现:在尝试活动颈部时,会感觉到颈部有卡顿感,并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无法完成正常的颈部运动轨迹。
局部肿胀
肿胀程度:受伤的颈椎部位周围会出现肿胀现象,肿胀的程度与骨裂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骨裂越严重,肿胀可能越明显。肿胀是由于骨折部位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使得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从而出现肿胀。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肿胀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地表现出来;老年人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会比较缓慢。
肿胀部位:主要集中在颈部受伤处的周围,可观察到皮肤表面有隆起、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
神经压迫相关症状
上肢麻木、无力:如果颈椎骨裂导致周围的神经受到压迫,可能会出现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麻木可以从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无力则表现为拿东西时感觉费力,甚至无法握住物品。例如,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拿筷子吃饭时手部没有力气,或者手指出现麻木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抓握玩具不牢等情况;老年人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持物等动作。
感觉障碍:还可能出现颈部以下身体相应部位的感觉减退,比如对疼痛、温度的感知不如正常时灵敏。这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后,其传导感觉的功能受到影响。
其他症状
头晕:部分颈椎骨裂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可能与颈椎部位的病变影响了椎动脉的供血有关。当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时,脑部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头晕。尤其是在颈部活动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血管基础问题,发生颈椎骨裂后头晕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特别关注。
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颈部病变刺激了交感神经,导致胃肠道出现反应。儿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需要警惕是否与颈椎骨裂有关,因为儿童的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