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隐性脊柱裂治疗分保守与手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儿可保守,定期随访、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合并其他异常时需手术,手术包括脊膜膨出修复术、脊髓栓系松解术。儿童患者治疗要关注生长发育,婴幼儿患者检查治疗需轻柔精细,术后加强护理。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先天性隐性脊柱裂患儿,可采取保守治疗。一般来说,若患儿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如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多先考虑保守观察。
2.具体措施
定期随访: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脊柱的影像学复查,比如超声(适用于婴幼儿)、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脊柱裂部位的变化以及神经系统有无新的损害表现。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情况,以便后续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防止脊柱受到过度的压力和损伤。例如,避免长时间弯腰、负重等动作,鼓励适当进行一些有助于脊柱健康的适度活动,像游泳等,游泳时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脊柱的压力,同时又能锻炼肌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当患儿出现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提示脊柱裂可能已经对神经组织造成了压迫或损害,需要通过手术解除这种损害因素,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
脊柱裂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果脊柱裂合并有脊髓栓系综合征等情况,也需要考虑手术。脊髓栓系综合征会导致神经组织受到牵拉,影响神经功能,手术可以松解栓系的脊髓,改善神经预后。
2.手术方式
脊膜膨出修复术:如果存在脊膜膨出的情况,手术主要是修复膨出的脊膜,封闭脊柱裂的部位,防止脑脊液漏以及进一步的神经损害。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以精细处理神经组织周围的结构,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脊髓栓系松解术:对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手术目的是松解栓系的脊髓,解除对脊髓的牵拉。手术过程中要小心分离与脊髓粘连的组织,恢复脊髓的正常位置和张力,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保守治疗的儿童要密切监测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脊柱的生长变化;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愈合情况,同时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身体的正常发育。例如,术后可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下肢肌力训练、大小便功能训练等,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强度。
儿童的依从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在保守治疗时,要监督儿童避免过度运动;术后要协助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等。
2.婴幼儿患者
婴幼儿的脊柱和神经系统更为娇嫩,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影像学检查时要选择对婴幼儿辐射较小的检查方式,如超声等。手术治疗时,由于婴幼儿的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反应,因为婴幼儿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与成人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