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隐性脊柱裂分为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无症状型部分儿童仅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型包括神经功能相关症状如遗尿、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局部皮肤表现相关症状如皮肤异常改变,还有腰痛等,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怀疑有问题需及时就医检查,家长要关注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
一、无症状型
部分儿童隐性脊柱裂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在进行脊柱X线等检查时偶然发现脊柱存在隐性裂的情况,这类儿童一般不会因为隐性脊柱裂本身出现身体不适等表现,多是在其他检查中意外发现问题。
二、有症状型
(一)神经功能相关症状
遗尿
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出现夜间遗尿的情况。这是因为隐性脊柱裂可能会影响到脊髓的神经功能,导致膀胱的排尿控制出现障碍。例如,脊髓圆锥部位受到隐性脊柱裂的影响时,会干扰正常的排尿反射弧,使得儿童不能很好地感知膀胱的充盈程度以及无法自主控制排尿,从而出现夜间不自主排尿即遗尿现象,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相对更易被察觉,随着年龄增长可能症状表现会有变化,但仍可能存在。
下肢异常
运动功能: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下肢力量减弱的情况,比如在行走时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如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等。这是由于隐性脊柱裂影响了脊髓神经对下肢肌肉的神经支配,使得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可能还会导致肌肉萎缩等情况。例如,支配下肢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信号刺激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出现力量下降等运动方面的异常表现。
感觉功能:儿童可能会感觉下肢麻木,对温度、疼痛等感觉的敏感度降低。这是因为脊髓神经受损后,影响了感觉信号向大脑的传导,导致下肢的感觉功能出现障碍。比如,当皮肤受到轻微刺激时,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敏锐地感知疼痛或其他感觉,长期如此可能会增加儿童受伤的风险,因为不能及时感知危险刺激。
(二)局部皮肤表现相关症状
皮肤异常改变
部分儿童隐性脊柱裂部位的皮肤可能会有异常表现,如局部皮肤有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加深;或者有毛发增多的情况,在脊柱裂部位的皮肤上毛发比周围正常皮肤区域增多;还有可能出现皮肤小凹、皮肤血管瘤等情况。这些皮肤表现是由于脊柱裂导致局部组织发育异常,进而引起皮肤相应的改变,可能是因为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因素影响了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正常发育所致。
(三)其他相关症状
腰痛
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可能会诉说腰部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行走、站立或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隐性脊柱裂使得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脊柱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在活动过程中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异常应力,从而引起腰部疼痛。例如,脊柱裂部位的脊柱节段稳定性变差,当儿童活动时,脊柱需要承受的力量分布不均匀,导致腰部相关组织疲劳、损伤,进而产生疼痛。
儿童隐性脊柱裂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些儿童可能仅有其中部分症状,有些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如果怀疑儿童有隐性脊柱裂相关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脊柱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对于患有隐性脊柱裂的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等,以减少对脊柱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监测病情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