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通常10-18个月学走路,最迟不超2岁,遗传、营养、自身发育等会影响学走路时间,超2岁未学会属异常,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骨骼发育异常等有关,需及时带小孩就医检查,若为疾病因素要据病因治疗康复,家长可在专业指导下帮小孩锻炼。
影响小孩学走路时间的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学走路较晚,小孩可能也会相对晚一些学会走路。例如父母中有一方是在18个月后才学会走路的,那么小孩学走路的时间可能会受到遗传影响而稍晚。
营养因素:充足均衡的营养对小孩骨骼肌肉的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会影响骨骼的发育,进而可能导致学走路时间推迟。比如长期挑食、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的小孩,骨骼发育可能相对缓慢,学走路的时间可能会比营养充足的小孩晚。
自身发育情况
大运动发育进程:小孩的大运动发育是有一定顺序的,从抬头、翻身、坐、爬等逐步发展到走。每个小孩的大运动发育速度有差异,有些小孩可能爬的阶段发展得比较好,为走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可能学走路相对早一些;而有些小孩可能爬的阶段相对较短,学走路的时间可能会稍晚。
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小孩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身体走路。如果小孩腿部肌肉力量较弱,或者平衡能力较差,就会影响学走路的时间。例如经常被抱着,缺乏自主活动锻炼腿部肌肉力量的小孩,腿部肌肉力量可能相对不足,学走路的时间可能会晚。
超过2岁还未学会走路的情况及应对
如果小孩超过2岁还未学会走路,属于异常情况,需要考虑多种原因并及时就医评估。
可能的疾病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性瘫痪,会影响小孩的运动神经功能,导致运动发育落后,表现为学走路延迟。还有可能是先天性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
骨骼发育异常: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骼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小孩下肢的正常功能和步态,从而导致学走路时间推迟。
应对措施:一旦发现小孩超过2岁还未学会走路,应及时带小孩到儿科或儿童康复科等相关科室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骨骼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例如如果是脑性瘫痪引起,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改善运动功能;如果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如佩戴支具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小孩进行一些有助于锻炼腿部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活动,如让小孩扶着东西站立、慢慢行走等,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的训练对小孩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