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晕车不适,可保持良好乘车姿势,如选颠簸小座位、固定头部;接触新鲜空气,可开窗或下车呼吸;用视觉转移法,凝视远方固定物体或用电子设备转移注意力;进行穴位按压,按压内关穴、合谷穴;还可药物预防,如用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保持良好的乘车姿势
选择合适座位:尽量选择车辆前方颠簸较小的座位,如小汽车的副驾驶座、大巴车的靠前座位等,减少车身晃动带来的刺激。对于儿童来说,可选择安全座椅并调整至合适角度,让孩子能相对稳定地坐着,降低晕车发生几率或减轻症状。
头部固定: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保持头部不动,可依靠在座椅上,避免频繁转动头部,因为头部的过度运动容易加重晕车不适。
二、接触新鲜空气
开窗通风:如果条件允许,打开车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内,能有效缓解晕车带来的不适。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防止空气对流过大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可适当调整开窗幅度。
下车呼吸:如果已经出现较明显的晕车症状,可暂时下车到空气流通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一般能很快使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三、视觉转移法
专注远方固定物体:凝视车窗外远处固定的物体,如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等,避免盯着移动过快或晃动的物体,这样有助于让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信息趋于一致,减轻晕车反应。例如在乘坐汽车时,一直看着前方远处的某一栋建筑,而不是频繁看车内的物品或频繁转头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
使用电子设备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音乐、听有声读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但要注意音量适中,不要过大影响安全驾驶(如乘坐他人驾驶的车辆时)。对于儿童,可选择合适的儿童音频内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其转移对晕车的注意力。
四、穴位按压
按压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约3横指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按压内关穴,力度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持续按压几分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晕车症状。但要注意按压时动作轻柔,对于婴幼儿等皮肤娇嫩的人群,要特别留意力度,避免造成损伤。
按压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按压合谷穴,也能起到缓解晕车不适的作用,同样要注意按压力度和方式,避免对特殊人群造成伤害。
五、药物预防(非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茶苯海明等,可在乘车前半小时左右服用,但要注意其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驾驶员等需要保持清醒的人群要避免服用,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规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像东莨菪碱贴片等,贴于耳后皮肤,也能预防晕车,但同样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等,特殊人群使用前要咨询医生意见。
如果晕车症状非常严重,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仍无明显缓解,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理。
















